浅析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发展
一、行业概况
1、 行业定义
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是指指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的制造。经2003年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调整后,其国民经济行业类别代码为:C3725。主要包括:
(1)汽车部件:离合器总成、变速器总成、传动轴总成、分动器总成、前桥总成、后桥总成、中桥总成、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前后悬挂弹簧总成等;
(2)汽车零件:缓冲器(保险杠)、制动器、变速箱、车轴、车轮、减震器、散热器(水箱)、消声器、排气管、离合器、方向盘、转向柱及转向器等零件。
2、 行业分类
在我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中,将汽车行业划分为汽车摩托车整车、改装汽车、车用发动机、汽车摩托车配件等。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按照功能可细分为以下种类:
零部件类别 |
主要产品 |
发动机系统 |
气缸及配件、滤清器及配件、风扇、曲轴、增压器、飞轮、凸轮轴、活塞和连杆、进排气系统零部件、化油器及配件、油箱及油管等 |
制动和传动系统 |
差速器、取力器、同步器、离合器、制动器总成、液力变矩器、万向节、 半轴、球笼、十字节、减速器、变速箱、分动器、ABS等 |
转向和行驶系统 |
轮毂、轮胎、车架、动力辅助转向装备、万向机、转向操纵系统、转向传动装置、转向器等 |
底盘系统 |
悬挂系统、减震器、汽车悬架等 |
内外饰件系统 |
车门外直条总成、门框\侧框\侧梁装饰条总成、三角窗装饰条总成、顶 盖/风窗饰条总成、不锈钢光亮饰条总成、防擦条、立柱饰板(B 柱/C 柱)、行李架总成、天窗框、压条总成、内饰板、仪表板框等 |
车身配件 |
车灯、车厢及配件、座椅及附件、汽车玻璃及车窗、车镜、雨刷系统、驾驶室、仪表台、保险杆和中网、引擎盖、门窗和叶子板等 |
汽车电子电器 |
空气调节系统、电机、天线、启动马达、车载影音装置、喇叭及配件、车载导航/通讯装置、蓄电池、车载电子诊断装置、点火系统、车灯等 |
3、 行业产业链介绍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整车产业链一个环节,上游行业主要是钢材、石油、有色金属(3855.07,-6.720,-0.17%)、天胶、布料及其他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整车装配行业和维修服务行业。90年代,美国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工业每增长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汽车零部件大约占到整个汽车产业链50%的价值。
(1)上游行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石油、有色金属、天胶、布料及其他材料,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较大,尤其是石化、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属于大宗期货商品,一旦价格波动剧烈,将会对行业利润水平产生影响。
(2) 下游行业
汽车零部件的下游一般分为汽车整车生产和汽车维修服务,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伴随汽车整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另外,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大量汽车进入维修期,汽车维修服务行业也会随之迎来发展的良机,从而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
4、 行业认证体系
从汽车部件产品的整体行业标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种认证类型:
认证名称 |
标准类型 |
备注 |
EPA认证 |
美国标准 |
EPA是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英文缩写。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认证范围包括柴油/汽油发动机设备、摩托车、车辆、汽车部件、气体、水处理设备、饮用水、农药等的检验和出证等。 |
DOT认证 |
美国标准 |
美国法律规定,进入美国销售和使用的汽车 / 摩托车/电动车整车及零部件 ( 制动软管、车灯、反射镜、制动液、轮胎和轮辋、玻璃、头盔,用于交通工具的油漆、化工涂料等) 、轮船 , 飞机 , 卡车 , 油罐车 , 电动车 , 轮胎 , 气囊等产品必须通过美国交通部的 DOT 认证。 |
E-mark认证 |
欧盟标准 |
根据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在日内瓦签署和颁布的ECE法规实施的一种对汽车部件(包括汽车电子产品)的批准制度,所有在欧盟销售的电子零部件须统一符合EMC指令95/54/EC。 |
二、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行业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管理体制
目前行业宏观管理职能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以及审批和管理投资项目。2004 年5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按照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原则,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其中,对投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项目实行备案方式,由企业直接报送省级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备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产品质量的监督、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行业自律等。
2、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法律法规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是汽车制造业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支持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造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促进汽车消费、规范行业管理、拉动汽车消费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政策导向集中在五个方面:鼓励零部件制造企业利用金融工具,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零部件制造厂商融入跨国汽车集团全球采购体系;鼓励零部件行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我国零部件产业的技术水平;支持在关键领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规范出口秩序,形成有序竞争。目前,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较为重要的法律法规有:
A.《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09 年11 月)
B.《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 年3 月)
C.《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 年修订)
D.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2006 年12 月)
E.《关于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同时享受的通知》(2010 年1 月)
F.《关于下发<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题规划编制说明>》(中汽字[2005]033 文)
三、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况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下游整车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且发展趋势良好,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我国巨大的整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中国。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了环渤海(2289.35,0.450,0.02%)地区、长三角(2621.42,8.820,0.34%)地区、珠三角(3965.84,2.220,0.06%)地区、湖北地区、中西部地区五大板块,整个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部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出现了一些在细分市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零部件行业与整车行业未能实现同步发展,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配套能力不强,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弱,跟不上整车开发的步伐,不能完全适应国内整车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趋势
1、未来我国汽车消费将出现大幅增长,汽车保有量显著增加且逐步进入维修期,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汽车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未来几年,我国进入整车消费的高速发展时期,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与此同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数据还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1900万辆,2013年上半年仍然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预计,到2015年和2022年,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分别约为115辆和230辆,总保有量约为1.60亿辆和3.25亿辆,新车产销规模约为2600万辆和3900万辆。可见,我国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显著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未来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随着各级政府对自主品牌车支持力度的逐步增强以及各种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完善,全社会对自主品牌车的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内自主品牌车消费市场将逐渐拓宽,国内如比亚迪(42.60,-0.200,-0.47%)、奇瑞、长城、长安、海马、一汽等一些知名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从而带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长期发展。
3、未来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显著增长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2亿辆,年增长率达到14%。汽车维修、零配件更换、翻新美容等产业将迎来巨大市场空间。中国汽车后市场蓝皮书预测,中国汽车后市场在未来十至十五年时间中,每年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2015年中国汽车售后市场产值有望增至7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后市场。可见,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消费需求,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总之,未来中国汽车年生产量将会继续稳健增长,加之车型升级、保有量不断提升及后市场的发展等因素,必然为全方位推动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2001-2011年11年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的消费市场情况良好。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年平均销售增长28.9%。根据预测趋势线分析法,2012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品的销售产值将分别达到23457亿元。2015年该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50193亿元,2016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攀升,达到64595亿元。
尽管受欧债危机、美元危机的影响和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给出口现在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我国经济仍将持续发展,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张也给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增长带来契机。与此同时,国家产业政策也倾向于发展汽车零部件市场,《 “十二五”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指出:要加快实现先进的自动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和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自主化。在未来的5到1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仍然是国内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必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四、行业竞争状况
近年来,在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中企业的规模和类型呈现多元化,小型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为大量规模较小的零件供应企业,靠部分低端配套产品和为中大型配套企业加工维持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型零部件企业数目较多,竞争较为激烈,产品技术水平、价格、成本是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但该类企业对市场反映灵敏,经营机制灵活;每个厂家生产产品专业性较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车生产企业的直属专业厂和全资子公司其生产活动要服从于整车厂的整体部署,产品品种单一、规模较大,并且可以得到整车厂商的技术与管理支持。但这类零部件企业对整车企业的依附性很大,因此对市场与技术开发、营销与服务等方面的投入较少,缺乏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规模较大的民营汽车配件企业拥有较大的规模和资金实力,技术处于领先水平,产品质量、成本具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国内的独资或合资公司拥有外资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资金技术实力,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竞争能力很强。
总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呈现销售收入逐年增加,盈利不断提高,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但我国只是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大国还不是强国,国产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可见,与国际知名零部件生产企业相比,我国仍需进一步加大零部件研发的技术实力,尤其关键技术的研发,提升管理水平,加快行业整合和产品整合,形成专业化零部件集团,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行业壁垒
1、零部件企业与整车生产企业之间紧密稳固的“配套关系”形成市场壁垒
一般来讲,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下游整车生产企业长期的供货关系,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生产企业之间较为稳定的相互信赖的关系,这种紧密的配套关系较为稳固,新进入的企业较难取代整车生产企业原有的零部件供应商。
2、产品质量壁垒较高
由于汽车行业对安全性能、舒适性能等方面要求的特殊性,汽车整车厂家对零部件配套企业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控制。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建立主机厂商指定的国际认可的第三方质量体系(如ISO/TS16949);才能进入整车配套体系;其次,主机厂商还要对零部件配套厂的各个方面(如QCLDM-质量/成本/物流/研发/管理五方面)进行严格的打分审核,并进行现场制造工艺审核;最后,汽车整车厂家对配套厂家的原材料供应管理能力、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资金、技术实力要求很高,每一种配套产品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审核,并经过持久的产品装机试验考核。所以新进入的企业面临较高的产品质量技术壁垒,很难进入该行业。
3、技术壁垒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多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工艺,这些生产工艺在提高产品性能、产品可靠性、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方面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外,整车生产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要求具备较强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主动参与整车制造商的产品同步开发。刚进入汽车配件市场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模具开发能力较差,研发投入较少,或者新产品研发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难于形成批量的生产能力。
4、管理技术壁垒
目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日趋小批量,多批次,汽车零部件企业从原料采购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销售过程管理也越来越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只有良好、系统的管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才能持续保持产品质量、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供货的持续性。高管理水平来自于高效精干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更新。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和稳定的管理机制,较难获得整车厂和一级配套商的订单。
5、品牌壁垒
品牌壁垒的产生是由消费者已经对产品形成了一定程度上消费习惯和品牌认知,因此,要使消费者由熟知品牌转向购买新进入的品牌,则需要克服消费者心理上的认知,而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消费者转换品牌过程中存在着转换成本,理性的消费者在利益一定条件下,将不会选择新品牌,这就构成了品牌壁垒。
品牌是企业生命,直接影响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品牌形象会影响到整车生产企业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所以,新进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品牌声誉,从而影响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形成品牌壁垒。
- 上一篇:« 简析塑料模具行业发展中的六大问题|下一篇:浅谈我国塑料模具行业发展方向及经营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