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广阔 精密模具行业迎来挑战和机遇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文是中国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节能减排政策给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来机遇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可以说,《行动方案》是“十二五”以来,对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中期总结,也是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规划的具体方案。
近年来,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燃油消耗限值、内燃机节能减排、机动车排放升级等内容的十余项政策,无疑给在节能减排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给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报废黄标车推动零部件再制造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近几年汽车行业喋喋不休的话题。
刚刚发布的《行动方案》相比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提出了更严格和细致的要求。2014年底前,全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到2017年淘汰全部黄标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治理区域,各省市也规划了详细的淘汰指标。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整治有望成为汽车拆解与回收、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黄标车1300万辆之多,约占汽车保有量的10%,而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报废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报废汽车回收法规、再制造法规的日益完善,所淘汰车辆的回收价值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将有效避免非正规回收现象的出现。另外,多数省市对提前淘汰的黄标车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促进黄标车流入正规拆解渠道。
2001年6月实施至今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拆解的“五大总成”不得进行再制造,但这个规定将有所改变。国家发改委于 2008年3月发布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允许14家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回收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转向器和起动机五类产品进行再制造。国务院2010年7月发布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一旦该条例正式实施无疑将提高报废车辆的回收再利用率。
另外,2013年11月发布的《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推动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据了解,去年潍柴等企业再制造发动机产品销量大幅增长。日本、美国的部分企业也开始介入到我国汽车拆解及零部件再制造产业。
油耗限值加严涡轮增压爆发
达到每百公里油耗5.0升,这对于目前市面上运行的大部分汽车来说,都难以实现。“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这是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目标之一。
为落实此目标,今年1月,国家发布了效果最直接、评定最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公开征求意见。5月7日,工信部又发布《关于加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相关惩处措施,包括公开通报、暂停新车申报和停止新上产能审批等。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在汽车产业推广节能产品的决心。
面对严格燃料消耗量限值,小排量增压车型得到推崇。不仅是外资企业,华晨、长城、奇瑞、上汽荣威、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企也在近几年中不断完善涡轮增压车型。美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霍尼韦尔预测,中国涡轮增压器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500万台翻番至2018年的1000万台,涡轮增压器覆盖配套比例将达到30%以上。
对于降低油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减重。有专家表示,如果全国所有汽车平均重量减少25%,那么,燃油消耗即可减少13%。所以,镁铝合金、塑料以及新型轻量化材料打造的汽车零部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而随着工艺的进步、成本的降低,这类轻量化材料可打造的零部件范围不断扩大,可靠性也更强。另外,怠速启停、两级/多级增压器、绿色轮胎等有助于降低油耗的技术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上一篇:« 浅谈我国塑料模具行业发展方向及经营特点|下一篇:模具技术创新为企业转型提供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