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关注我国汽车零部件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频遭美国制裁,适逢大选临近,美国再度故伎重施,有关方面透露,美方正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采取反制行动。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竞争力来讲,中国汽车零部件还远不能对美国市场构成任何威胁,其频繁发难的原因在于倚仗重振制造业推动经济复苏,而汽车零部件正是其中的龙头产业。
大选临近,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和相关团体不断向奥巴马总统施压,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处理输往美国的“中国制造”产品。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总法律顾问表示,美方正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采取反制行动,并密切关注中美汽车贸易中的其他问题。
这已是今年以来美国第三次对中国输美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指责。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之所以屡次成为美国的“靶心”,是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倚仗制造业,而汽车零部件正是其中的龙头产业。
零部件“威胁论”系空谈
据美国媒体报道,相关团体将游说美国政府把中国对汽车行业的补贴政策诉诸于世界贸易组织,或由美国商务部启动“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征收惩罚性关税。
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美方并未透露包括产品类型、具体反制手段等更多细节,但会对此事保持关注。
近年来,美国屡次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难,今年尤甚。
1月31日,美国制造业联盟和参议员布朗等国会议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指责中国对汽车产业的补贴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呼吁政府对汽车引擎、电子设备和轮胎等零部件产品发起更多的“双反”调查。
3月16日,近200名美国议员又联合向奥巴马发出呼吁,声称中国汽车零部件存在“掠夺性”定价行为,美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经遭到了严重威胁,并上书提议美国政府采取严厉措施反制。“这个产业一直遭遇这种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入世,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增加,自然引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警惕。“但出口美国的这些产品中有多少是我们中国本土企业生产的不得而知,而且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竞争力来讲,中国汽车零部件还远不能对美国市场构成任何威胁。”汽车行业评论员张志勇说。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也曾对日本汽车产业采取过类似的行动,但与中美在这一产品上的摩擦相比,日本汽车确实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
据张志勇介绍,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日本汽车因为耗油少,全球市场份额大幅增加,对美出口量也越来越大,一些美国大型车企遭受巨大损失。美国政府于是逼日本政府实行“自愿出口限制”政策,即日本必须对其汽车实施出口最高数量限制。